"最近有个设计师找我聊天,说老板给他出了一个难题。老板近来偏爱美式工业风的装修风格,打算将办公室装修成美式工业风,体现粗犷的建筑结构,创造 Loft式的办公体验环境。可以同时老板说他希望自己的产品-一个购物 APP应用也体现了美式工业风,给用户工厂的感觉(主打平价商品)。听到老板的劝告后,我竟一时语塞。尽管从设计的角度我很想说明装修风格与 APP设计风格不能混为一谈,但是这个问题又为我提供了一种外在的视角:为什么没有工业风的 APP,没有艺术装饰风格的 APP,为什么主流的 APP不能和 APP一样?
看看全世界的建筑,就会发现这些建筑有各种各样的、绚丽的风格。无论按区域还是按时间划分,建筑设计都呈现出多种设计风格。按区域划分,中东、非洲、东亚地区的建筑也各具特色,各具特色。就时代而言,埃及文艺复兴前的建筑,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主义,装饰艺术的风格,现在早期的哥特式风格,新古典,结构主义,等等。现代现代主义更加影响了世界各地。
但是如果我们打开自己的手机,看看我们常用的 APP,如果去掉 logo,从设计风格上我们几乎无法分辨出同一种 APP应用。尽管他们是那么的相似,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团队、背景,但他们还是那么的相似。同一类型的 APP设计风格为何如此相似、缺乏个性?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风格主要取决于内容。2. ROI风格。3.功能主义盛行。
01.文风主要取决于内容,而文风的平庸也取决于内容。
图案风格大部分来源于设计所使用的元素:颜色、图标、形状、图形、字体、装饰品、内容。回过头来看看刚才那些长得近似的 APP,你会发现,在 APP的整个界面上,决定风格的颜色、图标、形状、装饰物所占的比例是极其稀少的,而内容(包括图片、文字等信息)所占的比例,很自然地要占很大比例。
就算是依内容而定,内容本身也可以是极富特色的。那么为什么花费了大多数人时间最长的应用风格还是太相似了呢?由于这样的应用,比如即时通讯类 APP、购物类、资讯阅读类 APP,其内容即信息(消息、图片、视频、商品)本身,无论我们交流的文字内容,大家发送的朋友圈图文内容,还是商品内容,内容都不需要呈现太多的个性。特别是平台类产品,比如各电商平台的界面是那么相似,因为大家所购买的商品内容是很不相同的,同样的现象在资讯读物 APP上也是存在的,这80%也决定了其风格的高度相似。
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游戏中,以内容为主的应用程序就完全不同了,比如《阴阳师》、《皇室战争》,从游戏 APP的角度来看,我们会发现它们大多风格迥异,在这个领域即使有“阴阳怪气”的游戏,也不会有太大差异。由于它们的内容不同,用户消费的核心就是内容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吸引力。因此在游戏领域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不同类型的应用分别占用了用户的时间。与此不同的是,社交通信、信息和电商领域形成垄断寡头,一些应用程序大大占用了用户的时间。
有些工具类 APP也会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比如 VSCO, SOOSHI. NUMENCLOCK系列。这种工具更依赖于功能和设计上的独特性,因此也容易建立起自己的风格。
02. ROI风格,投入产出比不高
APP应用大多数都有非常直接的商业需求,因此,如果需要投入设计风格,如人力、时间等,就必然要考虑它所带来的回报,即真正的商业价值。就目前各领域的影响而言,品牌投资所带来的 ROI显然是最显著的,而对于内容平台类型的 APP应用在品牌传播上,显然营销、运营的品牌传播都会比应用的设计风格在品牌价值输出上来得直接。仅在游戏领域,由于风格与内容的天然一致性,所以在内容上的投入也就是对这种内容的风格投资。
与其自行探索新的设计风格,利用现有的设计模式,显然这种投入产出比原来更有效率。特别是当前许多应用更新频繁,产品的生产和更新周期决定了更难花时间建立设计风格。
要创造独特的设计风格,这是要付出代价的。特别是由于界面设计是以交互设备和人机交互为基础的,许多因素也会对设计风格造成很大的限制。今天,因特网的传播能够很快地形成设计经验,涉及设备的限制和交互方式,这些经验就以设计模式存在并迅速传播。以当前最具影响力的 iOS和 Android系统为例,各自平台对设计模式给出了许多官方指导。设计 ROI明显要高得多,这显然是官方指导。
因此设计风格的投入产出比不高,导致设计中的大平台内容型产品相似。
03.功能主义在当前 UI设计中盛行,理性占据了主导地位。
假如现在的 APP设计风格被扁平化的设计统治,更多的是功能主义统治着当前的 APP设计风格。在设计中,崇尚功能和理性占据了主导地位。平板式风格自苹果在iOS7中全面走向扁平化,而谷歌阵营的 materialdesign则是从设计风格走向扁平风格的一次进步。平面式界面的基本推进力更多来自于在虚拟界面设计领域对功能与理性的推崇。
相关推荐